分享到
宣讲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宣讲人:许菁
文字实录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院茶叶所在书写这篇大文章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
在武陵山深处的保靖黄金村,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国最好的绿茶”黄金茶,更书写了几代茶人用科技与情怀浇灌的脱贫攻坚奇迹。这奇迹中,有传承百年的珍贵记忆,有科研人的坚守,更有科技兴农的壮阔篇章。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湖广巡抚陆杰途经黄金村时,随行官兵突染瘴气,幸得当地百姓用古茶救治。这神奇的茶汤让陆杰感叹“一两黄金一两茶”,从此黄金茶名扬天下。历史长河奔涌,千年古茶树始终与苗寨相依,而真正的“黄金时代”,却始于一群躬耕田野、心怀热忱的科技工作者……
故事的第一页,是一位退休科学家揭开茶叶密码的执着。1995年,茶叶所刚退休的彭继光老师接到了保靖县农艺师张湘生的电话:“彭老师,黄金茶的秘密,我们得一起解开!”第一次品尝到黄金茶,彭老师被其清凉的茶汤,悠长的茶香和鲜爽的口感所震撼,他拍案惊叹:“这茶比龙井还鲜!”此后十余年,这位倔强的老人自掏腰包往返保靖数十次,经常是白天揣着塑料袋在山坡上采集鲜叶样本,晚上又背着茶叶样本挤绿皮火车赶回长沙化验。在实验室里,显微镜前的他花白头发微微发颤,却率先向世界宣告:黄金茶氨基酸含量高达7.47%,是普通茶的两倍!生命的最后两年,病重住院的他仍伏在病床上整理数据。护士多次劝阻,他却说:“等不及啊!茶农还在等种苗呢……”《保靖黄金茶揭秘》的手稿在后辈手中传递,扉页上还留着歪歪扭扭的笔迹:“让湘西山里的茶香飘得更远。”
如果说彭继光老师是黄金茶的“揭秘者”,那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小村就是为黄金茶插上翅膀的人。
2007年,包小村站在古茶树下立下军令状:“要让黄金茶造富一方百姓!”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用第一笔专项资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系统研究,实现了科技资源从“实验室”到“生产一线”的高效流动;他拉来湘丰茶业、隆平高科,组建黄金茶公司,打开黄金茶市场。有人劝他说:“成果转化是吃力不讨好!”他说:“农科人的论文就该写在大地上!”
曾有茶农家中突遭变故,几十亩茶园几近荒废。包小村带领团队翻山越岭上门帮扶,从茶园机械化修剪到茶叶加工,从直播卖货到品牌包装,手把手为村民培训技能。他们白天在茶园示范标准化种植,夜里挤在透风的木屋里讲解发酵温度曲线,带着乡亲调试杀青设备……短短两年,几近荒废的茶园不仅重焕生机,产品更以“氨基酸与茶多酚黄金配比”的优异品质打开市场。随着湘西黄金茶的口碑远扬,合作社联营模式铺向全县。如今,湘西州黄金茶种植面积达90万亩,年产值突破90亿元,带动数十万茶农增收,黄金村里走出了黄金路。
如果说彭继光老师是黄金茶“揭秘者”,包小村是为黄金茶插上翅膀的人,那么李赛君是为黄金茶注入科技魔法的点金圣手。
2022年,接过接力棒的茶叶所所长李赛君在吉首马颈坳镇扎了整整17天,踩着泥巴路摸遍32个村寨的茶园。她蹲在地头和茶农一起数着烂在地里的夏秋茶揪心的发现:“每亩茶园有60%鲜叶烂在地里,可乡亲们还守着老法子赚辛苦钱!”下山时,她立下目标:“黄金茶不能只拼产量,得让一片叶子有十片叶子的身价!”2024年,随着《黄金茶产业深度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吉首市每年掏出50万元专项经费,彻底打破“专家动嘴、农民跑腿”的传统——科技特派员全链条“嵌入式”服务成为新标配:前端,茶农在春茶采摘前就能在微信群里“点单”技术需求;后端,科研团队带着数据模型钻进加工厂,手把手教茶农用物联网设备监测发酵温湿度。如今的湘西茶园里,传感器和古茶树共生,手机成了新农具。李所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让科技真正长在泥土里”,正在这片土地上一寸寸扎根。
连续近20年,院党委共派出李健权、王润龙等7人次到湘西任科技副县市长,为黄金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黄金茶从年产值不足万元的“深闺茶”,到年创收近百亿的大产业;从入选产业扶贫的教学案例,到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到农业农村部的主导品种……每份努力都写满初心,彭继光显微镜前的坚守,包小村深夜的营销方案,李赛君风雨无阻的科技直通车。这场永续传承的接力,仍在一棒接一棒地续写着黄金茶新的篇章。而我,也很荣幸成为这场接力赛中的一员——在领导们的支持下,我申请成立新式茶饮创新中心,依托黄金茶的独特基因开发冷萃茶、冰茶瓜瓜等新式茶饮,让千年茶香以更年轻的姿态融入时代脉搏。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的殷殷嘱托让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坚定——这片绿叶,必将续写更加壮美的时代篇章!
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省直文明办) 供稿
责编:余韩 庄婧琳(实习)
来源:湘直党建微信公众号
重点推荐
更多 +